來源:運城晚報發布者:時間:2020-12-16
睡慣了軟枕的現代人,很難理解博物館里展出的瓷枕——古人為什么要如此難為自己?這么高的枕頭睡起來舒不舒服?這個硬邦邦、冷冰冰的家伙真的好用么?
從考古發現來看,枕頭在各個時代發展出了各異的姿態,材質和形狀各不相同。瓷枕只是眾多枕頭中的一種,現存的枕頭屬瓷枕最為常見(其他類型的軟枕保存不了那么久)。
瓷枕從唐代開始廣泛流行,宋代達到鼎盛,明清時期逐漸衰微,直到20世紀才退出歷史舞臺。那么問題來了,睡瓷枕這么不舒服,為什么能夠流行這么久呢?它的魅力在哪兒?今天我們不能理解古人睡瓷枕的習慣,是因為現代人對古代的生存環境、睡眠習慣、養生理論一知半解。
瓷枕真的是用來睡覺的嗎?是的,除了一部分瓷枕是陪葬品,大多數瓷枕是實用品,而且還有清涼解暑的功用。而關于瓷枕的高度,我們也可以從古人的養生言論中找到答案。古人認為枕頭高三寸或四寸比較合適,而且他們倡導側臥的睡姿。推崇“高枕無憂”的古人與現代人在睡眠習慣上存在著差異,側臥的睡姿也比仰臥更適應“高枕”。
瓷枕的另外一個功能是——支髻固發。古時女子頭發很長,梳發髻更是耗時耗力,所以午睡時女子睡瓷枕便可以保持發髻不散亂——只有硬質的枕頭才能有這樣的功能。雖然缺乏直接的證據,但從詩歌中可以得到間接印證:女子睡覺時并沒有把頭發完全打散,他們依然用釵或簪固定發髻。所以睡瓷枕自然可以為女子固定發髻提供方便,尤其是唐、五代以來女性越發以高髻為美,如意頭形的“山枕”就更適合女子使用了。
1949年后,東莞地區依然使用這種瓷枕,結婚后的東莞婦女都梳發髻,只有睡瓷枕才能保住頭發不亂。這種傳統流傳了很久。 (《國家人文歷史》)
運城日報、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(含圖片)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,例:“運城新聞網-運城日報 ”。
凡本網未注明“發布者:運城新聞網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